花蓮萬榮|支亞干部落「耕吧生火餐桌」半日遊|部落巡禮及走讀導覽

0EVA7245 jpg

每一次,在花蓮以外的地方介紹自己是花蓮人的時候,總是不免俗的會被問一句:「那你是原住民嗎?」
總是笑笑地否認的我,在離開花蓮出去讀書之前也都沒覺得"原住民"在台灣原來是屬於少數民族,畢竟從小到大我們上學的班級上總是會有好幾個原住民,一起吃吃喝喝笑著,小時候的我們似乎也操著一口大家所謂的"原住民腔"。

因緣際會下得知了阿改玩生活,拉著好友一起來參加支亞干部落的走讀散策,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我們從小一起生活著的花蓮土地上還有著什麼樣不同的文化和我們相互依賴並共存著。

來吧,成為支亞干的一份子

image 1
image 2

部落青年集合囉!

0EVA7246 jpg

下午2:45,我們在林榮遊憩區集合。
有一陣子沒有住在花蓮的我才驚覺,原來這裡是小時候每年都要走上好幾次、而過年過節都會塞車的舊台九線。而近年來幾次開在新蓋好的路上時,只覺得那從小看到大的兆豐農場乳牛不見了,卻沒發現是整段台九線的路線都被改制了,在這裡等待所有人到齊的時間裡我竟然還有一絲懷念的感覺。

0EVA7247 jpg

集合完成之後,工作人員招呼大家先去上廁所(非常乾淨),集合完畢之後會請大家互相載一小段路,車程僅約五分鐘,前往支亞干部落的入口所在。

2021年,由四位深耕在地的太魯閣族青年成立「阿改AKAY玩生活」,「AKAY」是太魯閣族語,是生活中常見的語助詞,他們運用多年的田野調查經驗,將部落故事與豐富的文化、自然資源轉化後組合成一套體驗行程,希望讓來到東部休憩、遊玩,甚至是當地的花蓮人都能深度認識、並感受支亞干部落。

阿改玩生活目前已成立了「耕吧QMPAH園區」,「QMPAH」在太魯閣族語裡是勞動、工作的意思,由返鄉青年以及在地的族民工匠一同努力,目前搭建完成傳統竹屋來做為凝聚部落運作文化事務的核心。持續深耕、引領著部落裡的青年們,帶著來自各地的參觀者認識支亞干。

西林村的入口處與小蜜蜂

0EVA7249 jpg

集合完畢後我們驅車來到了西林村入口,也就是支亞干部落的入口,遠遠的就看到入口的雕像旁有著一台小蜜蜂,好久沒看到小蜜蜂的我拉著好友大喊著:「小蜜蜂!我要吃東西!!」

*小蜜蜂:業者開著小貨車當成雜貨店,深入部落或偏鄉販售下午茶、炸物、關東煮,而有些會販售著生鮮、食品、雜貨..等等日用品。

0EVA7257 jpg

進入部落的第一道程序,我們一行人圍繞在族人搭建的竹房外,以米酒、香菸以及檳榔,向部落的祖靈們打招呼。
「這群人,來自台北、花蓮等各個地方,而在今天聚在一起。來到這裡,支亞干部落,一起散步、一起歡笑、一起嬉鬧。」

0EVA7252 jpg

米酒、香菸、檳榔,是部落裡最常見的三種寶物,只要有祭祀,絕對少不了這三寶。
族裡若有事情要請巫師做儀式去跟祖先、祖靈做協調,也是會需要請出這三寶,去讓祖靈開心且笑著點頭。大家可以仔細觀察香菸燃燒的情況,若是完整一條煙灰沒有斷掉的情形出現,就表示祖靈同意你想跟他溝通的事情。

0EVA7258 jpg

拿起用竹子裝盛三杯米酒,各以左、中、右的方式與部落的守護靈、祖靈們分享,靜待煙頭燒得差不多了,我們就準備要開始我們今天的阿改玩生活了。

0EVA7260 jpg

進屋後,我們看到地上有用木頭與石頭堆成的爐灶,經由Apyang Imiq(程廷)的介紹,我們得知這種太魯閣族的傳統石灶-三石灶(rqda),若是用太魯閣族語來發音的話,聽起來有點像是「冷疙瘩」。

0EVA7261 jpg
0EVA7269 jpg

煙邊燻,我們邊聽著Yawas的解說,在三角灶(rqda)的上頭掛著一個竹網。
那是在以前,冰箱不是這麼普及的年代時,大家會把醃好的肉放在竹架上燻,以增加他的保存期限。

0EVA7268 jpg

邊接受竹子煙燻的薰陶,一邊聽著Yawas跟Apyang聊起他們當時想在支亞干建造這些小屋的辛酸血淚,從長輩們的不理解一直到支持,這一路的溝通肯定也是很辛苦的。

走讀支亞干部落

0EVA7271 jpg

在完成了前期鋪陳作業之後,阿改的朋友們幫大家分成了兩組,為的就是要讓大家都可以聽到更仔細的支亞干介紹。

0EVA7272 jpg

首先,我們經過了支亞干青年的耕作空間,阿改玩生活的團隊將一間平房老屋慢慢裝修成他們的工作室。
一邊走著,帶領著我們這隊的Yawas和我們分享著關於支亞干這塊土地的歷史。

Alang Ciyakang(支亞干部落)是我們的名稱,意為凹進去的山谷,老人家說,從山上看部落的溪谷很高很深,就像深坑一樣。
支亞干部落另有一個舊名為Rangah Qhuni,意為打開的樹洞,指支亞干溪從上游的幽閉曲折,到了下游突然開闊平坦,就像一顆大樹茂密的長出樹葉,也像一個洞穴突然被打開,陽光照射進來的樣子。

支亞干部落形成於1914年太魯閣戰爭前,來自木瓜溪流域Alang Quwtux Pais(敵人的頭顱部落)的領袖Kalaw Watan帶著族人遷來,與原居住此地的Tkdaya(賽德克族)交戰於Klumuhan(清昌山),戰勝後支亞干溪納入太魯閣族的領域,隨後日本人計畫性地將立霧溪、外太魯閣地區、木瓜溪各太魯閣族部落遷來,約20個以上不同的部落陸續遷來,形成支亞干部落。

0EVA7275 jpg

曾經害怕到不敢觀看賽德克巴萊的我,此時此刻聽著他們說著那段支亞干與賽德克族的故事,小小的土地上,每個人都在為了捍衛自己的族人、文化以及歸屬做努力。
聽著聽著也不禁起了雞皮疙瘩,歷史啊,就是這麼的恐怖卻又迷人。

1914年太魯閣戰爭後,日人為了有效掌控太魯閣族,將山區各個部落遷往淺山或平地,支亞干便作為其中一個遷移的預定地。集團移住的時間大致從1918到1941年,初期,耆老們說日本人並沒有強制族人遷往何處,而是設計幾處地區供族人們選擇。遷徙可不隨同原部落,以近親二至三戶或以本戶自願遷至自己選擇的居住地。因此前期的遷徙過程中常有一個原居部落零星分布在兩個部落以上的現象;後期則以強制為主,強迫一個部落遷往一個或兩個預定地,例如Rusaw(洛韶)大規模地遷至支亞干與紅葉。

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381
0EVA7273 jpg

部落裡的小雜貨店應有盡有,最先經過的這間應該算是超級雜貨店了。
有彈珠檯、各式各樣的小飾品,小朋友最喜歡的零食、抽獎洞洞樂,大人們最喜歡的熱炒、卡拉OK,全部都在這間。
要說他是十項全能都可以,我只能稱他為部落裡的家樂福了(笑)。

0EVA7276 jpg
路邊圍牆上的塗鴉,每一片都是不能忘的歷史。
0EVA7277 jpg

走在支亞干的"主幹道"上,沿路上阿改的團員們都在跟各個村民打招呼,甚至是原本奮力吠叫的狗在看到熟悉的人之後也會衝出來,開始溫和的在我們這些散步的"外來客"之間流竄著。
支亞干的狗狗,就和所有人一樣,都懂得要保護自己所在的領土,以及因地緣帶來的其他緣分。

0EVA7278 jpg
0EVA7281 jpg
0EVA7280 jpg

這條主幹道屬於日治時代所劃分的第五組,沿途上經過了部落農地、飼料店、口簧琴工作室以及藝術工作室等等。
我發現在這裡的每一戶都像是手工藝品的達人一樣,可以運用在地的物材去製作、去轉換成一個藝術品,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

0EVA7283 jpg
0EVA7284 jpg

造訪的時候是11月底,正好是洛神花的採收時節,路邊種著又美又大顆的洛神花果,生活在東部的我,這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飽滿的洛神花呢。

0EVA7287 jpg

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了像是用廣播喇叭撥放著流行音樂,不由自主的隨著旋律哼唱了起來。
原本以為是誰的家裡這麼開心,負責撥放音樂給村裡的人聽,越走越近才發現是一間同樣附有卡拉OK的小吃店-莎莎小站,仔細端詳了一下菜單,平價又多樣。

我想,每到夜晚的時候這裡一定很熱鬧。喝點小酒配著菜唱個歌,這就是我熟悉的部落生活。

0EVA7289 jpg
0EVA7290 jpg

在走向山邊前的最後一站是這部落式的柑仔店,裡面的糖果還賣著我小時候每每回到干城初音山下路口的柑仔店裡差不多的價格,散賣的糖果一包一元。
不一樣的是現在都國際化了,都能看見來自韓國、泰國的小零食。

0EVA7294 jpg

這天的天氣著實是個陰暗天,但在這樣的天氣裡走在部落的街道卻覺得格外的舒服。
往右看著分成兩階層的山區,前方較為平緩的山就像是個平頭一般,他是Takaday,也像是護山衛兵一般的在對岸山Sipaw前守護著。

0EVA7296 jpg
0EVA7297 jpg

經過了清水橋,看著這從山上流下來的清涼溪水Qicing
突然想起,我們小時候總是能在這些溪水旁遊憩,但時至今日卻很多溪水乾枯、斷流、泥沙堆積,許多只屬於我們的生態正在一點一點的被破壞著。

0EVA7300 jpg
0EVA7308 jpg

再往前走一點,經過了一條集流水溝。
Haru說,他們在水裡放了一個漁網,若是魚不小心游進去就出不來,會被卡住在魚網裡的自然捕魚法。

蹲下一看,果真有一隻小魚誤闖禁地了,Haru笑笑的表示:「這真的有捕到魚耶」

耕吧 – 生火餐桌

0EVA7312 jpg

繞完了部落,大伙來到「耕吧園區」來集合。

0EVA7315 jpg

一進到「耕吧園區」,Haru馬上介紹這廣大的烙印布是他們剛完成不久的,戲稱他為網美牆,歡迎大家來拍照打卡。

部落裡的神射手

0EVA7323 jpg

介紹著弓箭大小不同規格的Haru,撫摸著一體成形只屬於自己的弓箭,這些都看的出來他對射箭這件事情的熱情。

0EVA7333 jpg
0EVA7335 jpg

看起來很輕鬆卻飛的又直又快的箭,是Haru射出的箭。
輪到大家嘗試玩玩的時候,不論是男人、女人或是小孩,射出去的箭都沒辦法又直又有力地插進沙包裡,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一人一份心,一起生火餐桌

0EVA7320 jpg

當天的參加者總共有22個人,分工合作為烹煮、採集、烤肉、場佈盡一份屬於自己的心力。
各個單位的頭頭會隨機抓走站在他眼前的人,湊齊他所需要的人數,我們就開始打點今天在場所有人的晚餐囉。

0EVA7361 jpg

當天的菜色分為阿美利菜(沙拉)、巴扎克盤(炒青菜)、吃肉民族(烤三層肉)、德魯固甜點(芋頭糕)、彼憶雞寮(但+南瓜+地瓜),以及最後的木薯排骨湯

0EVA7317 jpg
0EVA7346 jpg

我被分配到的是生火組,先將細小的竹片以三角形的樣式堆疊在底層,等待火被點燃後再放上稍微粗且長的竹片,最後再放上圓滾滾的大木柴,在烤肉的時候持續觀察火勢並適時的翻面加竹柴,穩定烤爐的溫度就好。

0EVA7353 jpg

我們使用的火爐其實就是第一站在竹屋裡頭有搭建的三角灶(rqda),對於能夠親手在傳統的環境裡使用他們的方法生火,我感到非常的興奮。

0EVA7354 jpg

一旁的烹煮組一下洗菜、一下煮菜,在爐火前顧著烤肉的我看著他們忙來忙去,心裡想著辛苦了並繼續悠閒的關注著我眼前的肉。
畢竟我手上的肉可是所有人都愛吃的呢!

0EVA7360 jpg

戴著手套的這組不畏艱難了削好了芋頭的皮,這一個不小心可是會弄的皮膚癢到受不了,這正可謂是最艱難的任務啊。

0EVA7374 jpg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大夥用心做出來的菜一個一個上桌。
一喊開吃,眼前馬上被黑嚕嚕的筷子們給佔滿,看來經過這一半天的部落走讀和手作活動,大家都餓得不行啦。

0EVA7369 jpg

多種顏色排列而成的阿美利菜,係說因為沙拉菜是由洋人傳進來的,所以稱它作阿美利菜。
一旁也準備了蜂蜜沙拉醬,讓需要的人自行調配,若是沒有加醬則是品嚐這些蔬食的原有風味。

0EVA7363 jpg

大家一起精心烤製的三層肉,先醃製入味的原民風味三層肉,在用大火烤到兩面酥脆出油之後切片大口。
而我在將烤肉切片時只想著:好想來點生蒜切片夾著吃啊!

0EVA7370 jpg

其他像是龍鬚菜、南瓜、地瓜等,都是我們一般常見的食材。
但是在這裡、在部落、在支亞干,我們將它們烹煮熟成上桌,吃的是食材本身的甜味、是大地帶給我們的營養。

0EVA7372 jpg

在吃飽喝足了之後,由阿改的工作人員們驅車載著我們回到停車的地方,熱情的道聲晚安、再見、下次見,眾人即驅車駛離支亞干,回到了現實的日常、都市的繁榮。

再見支亞干,謝謝這一晚的美好。

阿改玩生活 – 哈囉支亞干

FacebookInstagramLine官方網站

電話:03 877 2862
地址: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2鄰26號
信箱:[email protected]